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十三五规划
政策法规
养老研究
国际交流
十二五规划
养老视点
中华孝道
养老金融
养老示范工程
老年大学
社会保障
爱心护理工程
养老访谈
军休干休
养老地产
养老类型
养老产业
养老产品
养老机构
智慧养老
养老培训
健康管理
互动养老
快乐生活
养老视角
生命哲理
老年说法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 > 养老研究 > 养老战略
首开寸草总经理王小龙:融合式养老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
来源:
居家养老保障卡管理中心
2017-06-07 09:23:54
“我们的做法是把一些租赁即将到期的首开集团持有物业改造成养老设施。这些存量建筑是历史形成的,分布在大型居住区里,配套齐全、就医便利,有利于老人与子女的亲情交流。”去年盛夏,首开集团董事长潘利群在接受中国建设报独家专访时曾这样描绘他对首开养老业态的设想。
2016年7月,首开集团联合养老行业知名品牌北京寸草关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福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今年6月2日,作为首开寸草公司成立后打造的第一家养老院——首开寸草学知园也在众多行业人士的见证下揭开了面纱,并得到高度评价。
首开寸草养老项目有何与众不同,哪种养老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难在哪里?北京寸草关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龙与中国建设报记者深度对话养老话题。
融合式创新
中国建设报:首开寸草亚运村学知园养老项目模式与传统模式有哪些不同?在养老项目创新上,有哪些理念和经验值得分享?
王小龙: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倡导的是融合式养老模式。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项目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整合在一起,而传统养老模式是各自独立的,居家是居家,社区是社区,机构是机构,特别是社区养老,一直以来,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模糊。融合式养老充分地将三者进行有机整合,特别是利用有限资源达到了最佳方式,提升效能,总结起来,就是社区型、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低成本、高效能。
中国建设报: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寸草项目是如何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
王小龙:没有一个项目能够把问题百分百解决,我们会尽最大可能来解决当前老人遇到的问题。比如老人的行为模式,他们更愿意在熟悉的环境里就近养老,这符合中国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融合式养老可以最大化地满足需求。如需要专业护理的失能老人,需要在专业机构里养老;对于健康有活力的老人,他们更愿意住在家里,费用低,还有亲情连接,特别是他们对周围资源、环境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不愿意放弃习惯的轨迹。所以,融合式养老可以给住在家里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需要专业护理的老人,他们可以住到我们这里来。
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融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更多老人。如果只需要某项服务,如送餐服务、看病就医服务,或者24小时长期照料等。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整合更多的周边资源。我们在和平里的养老项目,就把社区的9个餐厅进行整合,为老人专门提供餐饮,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监管,以小放大,投资小,见效快。
协同助老
中国建设报:融合式背后的逻辑是否来自于各方的协同?
王小龙:是的。实际上融合是有理论依据的,达到了两条主线的整合:通过对单个服务模式的整合,通过就近平台的建立,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进行一定的整合;对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在社区建养老院或为老服务平台,把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家庭资源进行整合。
例如,一个地方的老人收入并不高,那么政府就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养老支持,或者通过服务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补助,此时政府可以购买我们的服务提供给老人,这是政府资源。
社会资源即志愿者,因为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聚集大量的志愿者。和平里养老项目,一年有两万多人次志愿者为老年人带来很多方便,如理发、按摩,甚至也包括小孩子表演节目,让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悦。社会资源还将开放给社区的老人,使之推动地区的为老服务事业。
家庭资源,实现了家庭的对接、亲情的连接,让他们实现就近养老,子女看望老人很方便。老人有亲情连接后,生活会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他们会更加认同生活环境。在过去,长时间的亲情割裂会让老人感觉孤独,缺乏安全感。
市场资源整合。项目是专业性机构,可以让“刚需”老人住进来,如果在家里,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照顾,例如厨师、营养师、护理员、医生等。我们希望通过市场化运营让平台能够稳定可持续,再通过政府支持,整合更多资源,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困难依旧不少
中国建设报:融合式养老是新的尝试还是之前养老项目的拓展和延伸?
王小龙:实际上,我们进行了6年的探索和实践,应该说这种模式还是成功的,受到了百姓和政府的欢迎。
中国建设报:在投身于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小龙:首先是找到合适的地块很不容易。我们希望政府在城市规划养老布局方面考虑得更加全面。这次与首开集团的合作弥补了这方面的短板,希望有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以及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市区就近养老,让更多老人颐养天年。
其次是人才。人才是未来养老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特别是在中国,老年人非常多,如何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确实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培养人才,让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这样才有发展。
最后是资金。国家政策对养老比较重视,但真正能够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如资金的支持还是很有限的。
总结起来就是“缺人、缺地、缺钱”。当然还有政策需要完善,现在从事养老产业在办手续时过于复杂,制约了养老发展。消防部门规定,3层以上不能建养老机构,这对一线城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实际过程中,一些政策的滞后给养老产业推进带来了很多问题。
中国建设报:对项目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王小龙:我希望能够实现品牌化,在社区里建立更多这样的养老机构。试想,大城市某个区域的老年人大概有十几万人。对于活力老人以及对环境有要求的老人可以选择远郊区的养老机构,他们喜欢游山玩水。但对于需要医疗保障、亲情连接的高龄老人,融合式养老更加务实。
文章来源自:
居家养老保障卡管理中心
http://www.bzkzx.cn/
> 相关阅读:
2017-06-07
首开寸草总经理王小龙:融合式养老模式更...
2017-06-07
首开集团董事长潘利群: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2017-06-07
社区养老院为啥被嫌弃
2017-06-05
以“划转国有资本”为契机完善城镇职工养...
十三五规划
预研
重点
体系建设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国家法规
政策解读
地方法规
养老研究
养老战略
养老资产
养老模式
护理保险
国际交流
养老模式
养老制度
十二五规划
现状
重点
体系建设
养老视点
养老资讯
国家养老
要闻摘要
地方养老
中华孝道
孝道文化
孝闻故事
孝道人物
养老金融
银行
保险
信托
基金
融资租赁
其他
养老示范工程
养老示范基金
养老示范项目建设
顾问咨询
老年大学
学校动态
老年课程
学习交流
大学名录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慈善事业
爱心护理工程
爱心护理院
爱心护理培训基地
院长园地
养老英才
养老访谈
军休干休
动态
政策
机构
军旅回望
中华孝道
孝道文化
孝闻故事
孝道人物
养老地产
动态
规划设计
可行性研究
建设开发
运营管理
养老类型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养老产业
居保中心
展会发布
政府购买招标
线下活动
养老产品
产品展示
品牌介绍
养老机构
养老服务机构
智慧养老
动态
解决方案
智能硬件
养老培训
动态
人才培养
职业发展
中外培训
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
养生视频
社区健康管理
饮食健康
动态
互动养老
旅游度假
休闲养老
虔诚养老
健康疗养
快乐生活
青春永在
老歌回忆
琴棋书画
摄影艺术
百科知识
回顾自传
养老视角
养老视频
养老著作
老年刊物
生命哲理
名人名言
历史文献
生命价值
临终感悟
老年说法
老年案例
警钟长鸣
遵纪守法
下载专区
每日养老资讯
每周养老动态
养老资讯月刊
养老咨询报告
养老文库
政府连接
军休连接
友情链接
腾讯
百度
phpMyWind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居家养老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返回顶部
4000-654-322
在线咨询
微信二维码